据日媒报道,日本京都大学环境工程学副教授田中周平等组成的团队日前汇总的调查结果显示,将海面漂浮的“微塑料”吸入体内的鱼类在东京湾、大阪湾、琵琶湖等国内大范围内被发现,占到调查总体的四成。资料图:海中鱼群据报道,“微塑料”是指塑料袋、塑料瓶等被紫外线和海浪破坏后形成的小于5毫米的垃圾

2017-09-06 09:06:25 · 中国新闻网 阅读:420
据日媒报道,日本京都大学环境工程学副教授田中周平等组成的团队日前汇总的调查结果显示,将海面漂浮的“微塑料”吸入体内的鱼类在东京湾、大阪湾、琵琶湖等国内大范围内被发现,占到调查总体的四成。资料图:海中鱼群据报道,“微塑料”是指塑料袋、塑料瓶等被紫外线和海浪破坏后形成的小于5毫米的垃圾

据日媒报道,日本京都大学环境工程学副教授田中周平等组成的团队日前汇总的调查结果显示,将海面漂浮的“微塑料”吸入体内的鱼类在东京湾、大阪湾、琵琶湖等国内大范围内被发现,占到调查总体的四成。

资料图:海中鱼群

据报道,“微塑料”是指塑料袋、塑料瓶等被紫外线和海浪破坏后形成的小于5毫米的垃圾。虽然污染在全球海洋扩散,但调查暴露出日本同样处于严重状况之中。

由于“微塑料”易吸附环境中的化学物质,田中表示“有必要调查对鱼类等海洋生物的影响。”据了解,人类若食用“微塑料”会被排出体外。

调查团队于2016年10月至12月在女川湾(宫城县)、东京湾、敦贺湾(福井县)、英虞湾和五所湾(三重县)、琵琶湖(滋贺县)和大阪湾展开调查。

总计采集了197条鱼样本,对消化管进行调查后在74条鱼中发现总计140个“微塑料”,相当于总数的四成。检出率最高的是东京湾的鱼,约占八成。接下来是大阪湾的鱼,将近五成,再次是女川湾的远东拟沙丁鱼,约占四成。

据悉,鱼和远东拟沙丁鱼由于通过用鳃过滤吸入的水并摄入浮游生物,“微塑料”会随食物一起进入体内。这两种鱼五成以上体内检出“微塑料”,远高于约占两成、采用其他摄食方法的类等。

报道称,即使“微塑料”的总重相同,单个尺寸越小吸附化学物质的总量越多。此次调查对象为0.1毫米以上的微塑料,田中称“今后还将调查更小的‘微塑料’。”

延伸阅读:

塑料:人类甩不开的难题

原标题:污染扩散 日本各地水域四成鱼体内检出“微塑料”

声明:本文内容来源自网络,文字、图片等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橙电平台转载素材出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与学习,切勿作为商业目的使用。 如果侵害了您的合法权益,请您及时与我们联系(2430586914@qq.com),我们会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我们尊重版权,也致力于保护版权,橙电平台感谢您的分享!

TOPS
  • 日排行 /
  • 周排行 /
  • 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