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工业大学研究人员通过调节层状结构过渡金属二硫属化物的分子层间距离,实现了电极材料电化学储能与催化性能的大幅提升,为发展高性能电催化与储能器件开辟了新路径。相关研究成果相继发表于《纳米能源》和《微尺度》等期刊

2017-10-12 00:00:00 · 中国科学报 阅读:308
合肥工业大学研究人员通过调节层状结构过渡金属二硫属化物的分子层间距离,实现了电极材料电化学储能与催化性能的大幅提升,为发展高性能电催化与储能器件开辟了新路径。相关研究成果相继发表于《纳米能源》和《微尺度》等期刊

合肥工业大学研究人员通过调节层状结构过渡金属二硫属化物的分子层间距离,实现了电极材料电化学储能与催化性能的大幅提升,为发展高性能电催化与储能器件开辟了新路径。相关研究成果相继发表于《纳米能源》和《微尺度》等期刊。研究人员近日在《先进能源材料》和《材料化学杂志A》上发表的邀请综述论文,被评为亮点研究报道和热点论文。

该校教授许俊课题组与香港城市大学科研人员合作,将二硫化钼的层间距从0.615纳米宽化到0.99纳米,促进钠离子的快速传输和可逆嵌脱,并利用导电碳分子的插层作用提高了材料的电子电导率。该课题组合成了二硫化钼—石墨烯单层异质超结构纳米片,并组装为多级结构纳米管作为高性能储钠电极材料,实现了电极材料倍率性能和储钠稳定性的大幅提升。

课题组进一步发展硫/硒化技术,制备了一系列成分和层间距可调控的三元硫硒化钼和二硒化钼纳米片组装结构材料,通过优化材料的层间距和硫硒原子比,在钠离子电池及电催化析氢等方面呈现出优异性能。

许俊介绍说,这一成果有望应用在锂离子电池、钠离子电池、镁离子电池和超级电容器中,从而大幅提高储能器件性能。



声明:本文内容来源自网络,文字、图片等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橙电平台转载素材出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与学习,切勿作为商业目的使用。 如果侵害了您的合法权益,请您及时与我们联系(2430586914@qq.com),我们会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我们尊重版权,也致力于保护版权,橙电平台感谢您的分享!

TOPS
  • 日排行 /
  • 周排行 /
  • 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