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讯:2017年9月中旬,江苏省电力交易中心连续向社会公示74家售电企业名单。至此,全国进入及通过公示程序的售电企业已达2259家,完成工商注册成为“预备队员”的售电企业更数倍于此,达到8000家左右

2017-11-25 21:56:27 · 经济网   阅读:450
中国储能网讯:2017年9月中旬,江苏省电力交易中心连续向社会公示74家售电企业名单。至此,全国进入及通过公示程序的售电企业已达2259家,完成工商注册成为“预备队员”的售电企业更数倍于此,达到8000家左右

中国储能网讯:2017年9月中旬,江苏省电力交易中心连续向社会公示74家售电企业名单。至此,全国进入及通过公示程序的售电企业已达2259家,完成工商注册成为“预备队员”的售电企业更数倍于此,达到8000家左右。其中,绝大多数具有民资背景。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预测,至2020年,我国全社会用电量将达到77000亿千瓦时。按照国家能源局“2018年工业用电量全部放开,2020年商业用电量全部放开”的相关规划,面向社会资本开放的售电市场规模每年将达数万亿元。

还原电力商品属性将带来巨大商机

电力是一种长期“统购统销”的特殊产品。近年来地方供电企业曾进行过一些“配售分离”的尝试,但并未实质性地触及产权。“发电企业通过协议方式向用电大户直接供电”是电力体制改革的积极尝试。

所谓放开售电市场,简而言之,就是除了第一产业、第三产业中公共事业性质用户及居民家庭用电仍由电网公司提供“兜底”服务,以充分保障“无议价能力用户”的用电权益外,其他的电力买卖将转让给社会资本经营。

有数据表明,先行先试的省份如广东,售电企业和电力用户已获利颇丰。广东省电力交易中心2017年8月23日发布的一份报告称,2017年上半年,该省电厂让利35.92亿元,售电公司与电力用户大致按2:8分成,进入市场的322家售电公司月均盈利达140万元。

不靠价差盈利应成为售电企业的战略选择

售电市场开放探索阶段,人们已经看到了改革“红利”的释放——仅国家电网28家电力交易中心2017年1—8月完成的市场化交易电量就达7034亿千瓦时,预计全年可为电力用户减少电费支出700亿元左右。

为了确保电网企业拥有稳定的收入来源和收益水平,电力价格形成机制的重点内容“输配电价”依然是由政府核定。2017年9月12日,江苏省物价局就公布了该省电网首个监管周期(2017—2019年)各电压等级输配电价,全国其他省份的输配电价也将在年底之前陆续获得国家发改委的相关批复。

以电力用户最为忌惮的“偏差考核”为例阐释了这一逻辑:“通俗地讲,参与市场交易的电力用户合同电量与实际用量之差必须控制在一定幅度内,否则就会受到数倍于协议价格的经济处罚。而受政治、经济、社会等诸多因素影响,单个用户对实际用电负荷很难精准预测和绝对把控。此时,拥有若干用户的售电公司就可以运用市场和技术手段规避和分散‘偏差考核’的风险。”

售电公司与其代理客户之间就“偏差考核”有多种合作机制,常见的有:售电公司独自承担偏差、售电公司与电力用户分担偏差、电力用户全额承担偏差而售电公司“零利润”供电。

数年后或有大批售电企业被淘汰

从工商注册的角度看,成立售电公司门槛并不算高,《售电公司准入与退出管理办法》规定的基本条件是:资产总额不低于2000万元人民币;拥有10名及以上专业人员;具有固定经营场所、信息系统和客服平台;无不良信用记录等。

事实也是如此,绝大多数完成工商注册的售电公司还未能正常开展售电业务,即使是在售电公司表现活跃的广东。2017年上半年的交易电量基本被发售一体的售电公司、作为大用户的售电公司和能源综合服务商三类企业所瓜分,其中又以发售一体者占据绝对优势。如广东粤电、华润电力等公司的销售电量均超过100亿千瓦时,而该省全年的交易目标仅为1000亿千瓦时。

业界比较一致的认知是,单纯买卖电量的独立售电公司未来或许会让位于能够提供综合服务的大型能源企业。

责编:杉杉

声明:本文内容来源自网络,文字、图片等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橙电平台转载素材出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与学习,切勿作为商业目的使用。 如果侵害了您的合法权益,请您及时与我们联系(2430586914@qq.com),我们会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我们尊重版权,也致力于保护版权,橙电平台感谢您的分享!

TOPS
  • 日排行 /
  • 周排行 /
  • 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