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客小传:由沈阳工程学院能源与动力学院张海燕老师带领多名博士、硕士研究生及本科生组建的研发团队,专攻风电功率预测技术。目前,由该团队研发的风电功率预测系统已在黑龙江依兰风电厂、东宁风电厂、富锦风电厂中投入实际运行

2016-07-22 10:02:51 · 沈阳日报 阅读:490
创客小传:由沈阳工程学院能源与动力学院张海燕老师带领多名博士、硕士研究生及本科生组建的研发团队,专攻风电功率预测技术。目前,由该团队研发的风电功率预测系统已在黑龙江依兰风电厂、东宁风电厂、富锦风电厂中投入实际运行
创客小传:由沈阳工程学院能源与动力学院张海燕老师带领多名博士、硕士研究生及本科生组建的研发团队,专攻风电功率预测技术。目前,由该团队研发的风电功率预测系统已在黑龙江依兰风电厂、东宁风电厂、富锦风电厂中投入实际运行。

项目介绍:风能的随机性、间歇性,让求稳定的电网大规模接纳风电成为难题;而提高风电功率的预测精度,对电网容纳更多可再生能源意义重大。

张海燕老师的团队研发的风力发电功率预测系统,具有实时数据的采集、气象数据查询、功率预测分析、人工修正数据、风电厂参数查询多项功能,可以为风电厂提供功率预测整体解决方案。
风还没来时,就能确定风机未来5天,甚至10天的发电量;通过收集气象等关键数据及一套复杂算法,就可以实现更高的预测精度。团队成员孟祥宇介绍,做到精准预测可以最大效率实现风电平稳地并网消纳,还可以让运营商提前知道功率情况,这样可以把检修计划安排在无风或少风的时段,也提升了整体的发电量。

在实现系统的精准预测时,团队成员一度陷入困境。“最初我们是通过当地气象局发布的天气预报进行风电功率预测,得出的实验结果却与实际风电功率有一定差距。”团队成员介绍,经过不断的实验和尝试,团队成功地取得了欧洲中尺度数值气象预报中心和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的气象数据使用授权。通过多个气象局数据进行预测,最终实现了预测系统的精度保障。

目前,该技术还能够实现私人定制,针对风电场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历史气象数据和实时的气象数据,为风电场量身打造功率预测系统。

已获荣誉:项目获得一项国家发明专利,获得2016年“创青春”辽宁省大学生创业大赛金奖。
声明:本文内容来源自网络,文字、图片等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橙电平台转载素材出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与学习,切勿作为商业目的使用。 如果侵害了您的合法权益,请您及时与我们联系(2430586914@qq.com),我们会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我们尊重版权,也致力于保护版权,橙电平台感谢您的分享!

TOPS
  • 日排行 /
  • 周排行 /
  • 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