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止到2017年8月31日,新三板新能源汽车行业公司2017年中报已披露完毕。我们将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公司划分为十一个细分领域,分别为原材料、正极材料、负极材料、隔膜、电解液、电池管理系统(BMS)、锂电设备、电芯及PACK、电机电控、充电桩和整车制造

2017-09-19 16:52:52 · 充电桩视界 阅读:319
截止到2017年8月31日,新三板新能源汽车行业公司2017年中报已披露完毕。我们将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公司划分为十一个细分领域,分别为原材料、正极材料、负极材料、隔膜、电解液、电池管理系统(BMS)、锂电设备、电芯及PACK、电机电控、充电桩和整车制造

截止到2017年8月31日,新三板新能源汽车行业公司2017年中报已披露完毕。我们将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公司划分为十一个细分领域,分别为原材料、正极材料、负极材料、隔膜、电解液、电池管理系统(BMS)、锂电设备、电芯及PACK、电机电控、充电桩和整车制造。

对各个细分领域的A股、港股和新三板样本公司年报进行分析,得出的结论如下:

新能源汽车产业链2017H1整体收入平稳增长,上游板块表现亮眼,中下游板块业绩分化加剧。2017H1全产业链样本公司整体收入增速35.63%。从各细分领域来看,2017H1相关业务整体收入增速超过50%的板块包括正极材料(+57.19%)、锂电设备(+57.90%)、电芯及PACK(+58.31%,剔除坚瑞沃能后,增速+15.85%),电芯及PACK、BMS、电机电控、整车、充电桩等中下游板块业绩分化进一步加剧。

一、新三板新能源汽车行业公司中报分析

1.1 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年报概述:整体收入平稳增长,板块业绩分化加剧

新能源汽车产业链:2017H1整体收入平稳增长。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主要由动力电池、电机、电控、整车及充电桩等领域构成,其中动力电池板块可划分为原材料(钴、锂、铜箔、铝箔、石墨、六氟磷酸锂等)、正极材料、负极材料、电解液、隔膜、锂电设备、BMS、电芯及PACK等。我们根据产业链将全行业公司划分为11个细分领域,选取样本公司共144家(A股73家,港股4家,新三板67家),2017H1全产业链样本公司整体收入35.63%。

从各细分领域来看,2017H1相关业务收入增速超过50%的板块包括正极材料(+57.19%)、锂电设备(+57.90%)、电芯及PACK(+58.31%,剔除收入占比高、增速快的坚瑞沃能后,增速为+15.85%),电芯及PACK、BMS、电机电控、整车、充电桩等中下游板块业绩分化进一步加剧。

二、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各环节公司中报分析

2.1 原材料:2017H1钴板块营收净利润大幅增长

我们筛选出信息披露完整的8家A股原材料板块相关公司和7家新三板公司总计15家公司为样本,并进一步细分为钴、锂、铜箔、磁性材料进行分析。8家A股公司分别是华友钴业、铜陵有色、生益科技、沪电股份、诺德股份、超华科技和赣锋锂业;7家新三板公司分别为容汇锂业、百杰瑞、金川科技、金源新材、嘉元科技、中一股份和金力永磁。

2017H1原材料板块整体表现亮眼,收入/净利润保持稳步增长。15家样本公司中,生产钴原料的公司3家,为华友钴业、金川科技和金源新材,以华友钴业、金川科技和金源新材为样本,2017H1原材料相关整体收入为19.01亿元(+113.4%);生产铜箔的公司6家,为铜陵有色、生益科技、诺德股份、超华科技、嘉元科技和中一股份,2017H1相关业务整体收入增速为3.67亿元(+70.21%);生产锂原料的公司4家,为天齐锂业、赣锋锂业、容汇锂业和百杰瑞,2017H1相关业务整体收入为30.03亿元(+23.90%);生产永磁材料的公司1家,为金力永磁,2017H1相关业务收入3.78亿元(-9.90%)。总体来说,受益于2017年上半年国内外钴价格的大幅上涨,钴板块公司整体业绩高速增长;锂和铜箔的市场需求增加,业绩增速较快。

新三板原材料板块公司业绩大幅增长。原材料板块中,2017H1相关业务收入居前的公司为金川科技(837205.OC,钴产品及三元前驱体收入16.83亿元,+104.77%)、天齐锂业(002466.SZ,锂化合物及衍生品收入为14.80亿元,+23.23%)、金力永磁(835009.OC,永磁材料收入3.78亿元,-9.90%)、容汇锂业(837358.OC,收入3.77亿元,+40.95%)、嘉元科技(833790.OC,收入2.57亿元,+51.03%)、华友钴业(603799.SH,收入1.58亿元,+293.24%)。其中收入增幅最大的为华友钴业(603799.SH,收入1.58亿元,+293.24%),净利润增幅最大的为金源新材(871370.OC,净利润1326万元,+835.34%)。数据披露完整的6家新三板公司中,金源新材(871370.OC,收入0.60亿元,+109.42%)、金川科技(837205.OC,收入16.83亿元,+104.77%)、百杰瑞(831933.OC,收入0.72亿元,+51.64%)、嘉元科技(833790.OC,收入2.57亿元,+51.03%)、容汇锂业(837358.OC,收入3.77亿元,+40.95%)业绩大幅增长。

2.2 正极材料:三元业绩亮丽,磷酸铁锂普遍下滑

我们筛选出7家A股正极材料公司和11家新三板公司共18家公司作为样本进行分析,其中7家A股公司分别是五矿资本、厦门钨业、格林美、中国宝安、杉杉股份、中信国安和当升科技,11家新三板公司分别是安达科技、贝特瑞、欧赛能源、卓能材料、金锂科技、久兆科技、杉杉能源、振华新材、天力锂能、芳源环保和中天新能。

2017H1正极材料板块表现分化明显,三元材料整体业绩高速增长,营业收入/净利润整体增速约100%/130%,毛利率小幅下滑。正极材料板块2017上半年业绩表现呈明显分化,我们取主营业务为三元材料的5家公司为样本,分别为杉杉能源、振华新材、天力锂能、芳源环保、贝特瑞,5家公司整体营收/净利润增速达103.91%/134.21%。受上下游挤压的影响,正极材料成本压力加大,竞争明显加剧,整体毛利率呈下降趋势,其中杉杉能源,毛利率(24.92%,-2.29pct,下同),天力锂能(18.93%,-3.81pct),振华新材(12.16%,-5.61pct)。

磷酸铁锂整体业绩大幅下滑,整体收入/净利润下滑约20%/60%,毛利率下降明显。我们取主营业务为磷酸铁锂的6家公司为样本,分别为安达科技、卓能材料、欧赛能源、中天新能、金锂科技、久兆科技,6家公司整体营收/净利润下滑22.30%/57.12%,其中降幅较大的为安达科技,毛利率(31.81%,-13.18pct,下同),卓能材料(15.41%,-18.51pct),久兆科技(-5.66%,-17.25pct)。整体业绩大幅下滑主要原因在于技术路线切换,且政策影响导致下游需求不足,国内纯电动客车市场(2017年1-5月)累计产量2723辆(-88%),下游需求明显疲软。

三元材料板块公司业绩高速增长,磷酸铁锂板块公司业绩下滑明显。2017H1正极材料相关业务收入规模靠前的公司为杉杉能源(835930.OC,杉杉股份子公司,正极材料收入21.12亿元,+88.99%,下同)、格林美(002340.SZ, 20.35亿元,+35.37%)、厦门钨业(600549.SH,正极材料收入17.85亿元,+116.17%)、当升科技(300073.SZ, 7.45亿元,+50.88%)、五矿资本(600390.SH、10.63亿元,+95.9%)、振华新材(870341.OC,5.54亿元,+167.9%)、贝特瑞(835185.OC,5.42亿元,+149.84%)、中信国安(000839.SZ,4.96亿元,+85.7%)、安达科技(830809.OC,4.16亿元,-16.29%)。其中收入及净利润增速排名靠前的公司为振华新材(收入5.54亿元,+167.9%;净利润0.26亿元,+564%,下同)、杉杉能源(21.12亿元,+88.99%;2.45亿元,+138.89%)、中信国安(4.96亿元,+85.70%;0.82亿元,+200.74%)。收入跌幅居前的公司为久兆科技(收入0.05亿元,-91.49%,下同)、金锂科技(0.13亿元,-78.83%)、安达科技(4.16亿元,-16.29%)、欧赛能源(0.85亿元,-12.38%)。

2.3 负极材料:杉杉股份和贝特瑞两分天下

我们以数据披露完整的1家A股负极材料公司、4家新三板公司共5家公司作为样本,对负极材料板块2017H1的业绩进行分析。其中,A股1家公司为杉杉股份,新三板4家公司包括凯金能源(已退市)、贝特瑞、正拓能源和聚能炭。

杉杉股份与贝特瑞两分天下。2017H1杉杉股份负极材料收入6.95亿元(+25.07%),净利润0.45亿元(+10.31%);贝特瑞负极材料收入5.76亿元(-10.86%),杉杉股份以 2.4 亿元收购湖州创亚 100%股权完成后,负极材料的综合实力进一步提升(湖州创亚现有成品产能1万吨),2017上半年呈杉杉股份与贝特瑞两分天下竞争格局。其他三家负极材料公司规模相对较小,业绩表现如下:凯金能源收入1.24亿元(+34.68%),净利润0.10亿元(-46.17%);正拓能源收入0.81亿元(+61.67%),净利润0.12亿元(+142.16%);聚能炭收入0.17亿元(+8.83%),净利润326万元(-5.97%)。

2.4 隔膜板块:整体平稳增长

我们筛选出9家隔膜板块公司作为样本,其中4家A股公司分别是星源材质、沧州明珠、云天化和佛塑科技,5家新三板公司分别为纽米科技、旭成科技、盈博莱和金力股份和惠强新材。

2017H1隔膜板块整体平稳增长。4家A股公司2017H1隔膜板块总体实现营业收入6.36亿元,同比增长0.64%。其中隔膜业务收入前三位分别是星源材质(300568.SZ,2.47亿元,-2.79%)、沧州明珠(002108.SZ,2.12亿元,-11.54%)和纽米科技(831742.OC,0.93亿元,+6.53%),其中,隔膜业务收入规模居前的星源材质及沧州明珠营收增速均出现下滑。整体来看,隔膜板块毛利率仍维持高位,其中沧州明珠/星源材质/盈博莱/惠强新材/旭成科技隔膜相关产品毛利率分别为57.96%/53.69%/57.10%/53.54%/61.54%,毛利率下降趋势显现,其中收入规模居前的星源材质及沧州明珠毛利率分别下滑10.05/11.49pct。

新三板隔膜板块5家公司总体实现营业收入2.84亿元,同比增长33.11%。其中营业收入前两位的公司是纽米科技(831742.OC,0.93亿元,+6.53 %)、盈博莱(839146.OC,0.81亿元,+79.74%);3家公司净利润保持增长,盈博莱(839146.OC,净利润2469万元,+123.16 %)、金力股份(832161.OC,938万元,+2494.21%)、纽米科技(831742.OC,净利润834万元,+12.59%)

2.5 电解液板块:整体收入稳定增长

我们筛选出10家信息披露完整的隔膜板块相关公司,其中A股6家公司分别为江苏国泰、必康股份、多氟多、天赐材料、新宇邦和天际股份,新三板4家公司分别为诺邦科技、青木高新、金晖股份和氟特电池。

2017H1电解液板块整体收入稳定增长。样本公司中,A股6家公司电解液相关业务整体实现营收21.35亿元,同比增长24.82%。其中江苏国泰收入及增速均居首位,实现收入6.63亿元(+50.25%)、天赐材料(5.97亿元,+13.67%)、新宙邦(4.02亿元,+14.32%)、天际股份(2.41亿元,并购新泰材料,新增业务)、多氟多(1.36亿元,+40.74%)、必康股份(0.96亿元,-67.43%).

新三板电解液4家公司规模小,业绩表现不稳定。其中诺邦科技(收入4127万元,-8.00%,下同)、青木高新(4611万元,+12.82%)、金晖股份(617万元,-35.11%)和氟特电池(28万元,+325.11%)。4家电解液板块公司规模小,市场占有率低,随2017上半年新能源政策及产业结构的调整,下游需求遇冷伴随上游原材料市场竞争加剧,业绩表现不稳定。

2.6 BMS板块:第三方BMS企业上半年收入大幅下滑

2017上半年BMS整体收入大幅下滑。我们筛选出4家BMS板块的样本公司,A股1家,新三板3家,A股公司为金杯电工,新三板公司为科列技术、索尔科技和欧鹏巴赫。受推荐目录重新核定、补贴退坡等因素影响,一季度行业内以观望为主,二季度开始订单逐渐放开生产,BMS板块2017上半年整体业绩大幅下滑。A股公司金杯电工BMS未披露具体营收情况;新三板3家BMS板块公司营业收入均出现下滑。国内目前有三类做BMS的企业,第三方BMS公司、电芯类企业及整车厂,其中比亚迪、惠州亿能和科列技术等企业市占率靠前。科列技术2017H1(收入9646万元,-16.65%;净利润356万元,-88.36%,下同)、索尔科技(3925万元,-50.58%;-320万元,-71.20%)、欧鹏巴赫(802万元,-29.14%;-14.48万元,-432.97%)。

2.7 锂电设备板块:整体收入高增长,细分行业龙头表现出色

我们以信息披露完全的7家A股公司(或子公司)、9家三板公司总计16家锂电设备公司为样本。7家A股公司分别是先导智能、赢合科技、星云股份、科恒股份(子公司浩能科技)、北方华创、金银河和华金资本(子公司华冠科技);10家三板公司为联赢激光、中科华联、阿李股份、纳科诺尔、瑞能股份、德普电气、华冠科技、武汉蓝电、科硕科技。

2017H1锂电设备板块整体收入高速增长。2017H1,A股锂电设备板块共7家样本公司相关收入15.29亿元,同比增长54.98%;三板锂电设备板块共9家样本公司总体实现营业收入9.43亿元,同比增长67.10%,净利润合计1.31亿元,同比增长2.81%。其中,净利润增速在100%以上的有阿李股份(837100.OC,净利润2167万元,+168.42%)、纳科诺尔(832522.OC,净利润1676万元,+175.76%)。总体来讲, 2017H1锂电设备板块收入实现高速增长。

细分领域龙头企业业绩均保持高速增长。锂电设备板块中,2017年H1相关业务收入前十位的公司为赢合科技(300457.SZ,收入6.02亿元,+91.15%)、先导智能(300450.SZ,收入4.44亿元,+63.75%)、联赢激光(833684.OC,2.96亿元,+57.68%)、科恒股份(300340.SZ,收入2.64亿元,+32.76%)、阿李股份(837100.OC,收入2.36亿元,+173.92%)等,前十位中收入增幅最大的为阿李股份(837100.OC,+173.92%),净利润增幅最大的为纳科诺尔(净利润1676万元,+175.76%)。新三板锂电设备板块公司中,净利润前五位的公司为联赢激光(833684.OC,净利润4207万元,+18.67%)、阿李股份(837100.OC,净利润2167万元,+242.65%)、纳科诺尔(832522.OC,净利润1676万元,+175.76%)等。

2.8 电芯及PACK板块:业绩分化加剧

我们筛选出10家A股、1家港股、6家新三板总计17家电芯及PACK公司作为样本,其中10家A股公司分别是坚瑞沃能、国轩高科、中信国安、亿纬锂能、澳洋顺昌、欣旺达、成飞集成、猛狮科技、骆驼股份和科泰电源;1家港股公司为天能动力;7家新三板公司分别为海斯迪、天劲股份、海盈科技、天丰能源、威能电源、山木新能和鼎能开源。

2017H1分化加剧。电芯及PACK板块17家样本公司总体实现收入94.82亿元,同比增长55.12%(若剔除坚瑞沃能,板块整体收入44.26亿元,同比增长15.85%),其中港股公司天能动力2017H1电芯及PACK相关收入为4.55亿元,同比增长57.40%;10家A股公司中,有8家披露了电芯及PACK业务收入情况,其中营收规模前三为坚瑞沃能(300116.SZ,子公司沃特玛,52.89亿元,+128.31%)、国轩高科(002074.SZ,20.28亿元,+1.57%)、中信国安(000839.SZ,子公司盟固利动力,4.96亿元,+84.45%);新三板6家公司,仅两家披露电芯及PACK业务收入数据,其中天劲股份(831437.OC,2.23亿元,+57倍)、海斯迪(831997.OC,1021万元,-50.47%)。

电芯及PACK板块的11家披露数据样本公司中,有9家实现营收增长,按照2017H1相关业务排名9家公司分别为坚瑞沃能(子公司沃特玛,收入52.89亿元,+128.31%)、国轩高科(002074.SZ,收入20.28亿元,+1.57%)、中信国安(000839.SZ,子公司盟固利动力,收入4.96亿元,+84.45%)、天能动力(0819.HK,收入4.55亿元,+57.40%)、亿纬锂能(300014.SZ,收入3.97亿元,+155.63%)、欣旺达(300207.SZ,收入2.15亿元,+28.31%)、猛狮科技(002684.SZ,收入1.42亿元,+95.91%)。整体来看,电芯及PACK板块业绩呈高速增长,但剔除坚瑞沃能后,行业增速约16%,板块保持平稳增长。此外,随行业内竞争加剧,利润空间明显缩小,营收规模居前公司毛利率呈下滑趋势。

2.9 电机电控板块:2017H1整体收入/净利润大幅下滑

我们以信息披露完全的11家A股公司(或子公司)、9家新三板公司总计20家电机电控公司为样本。11家A股公司分别是信质电机、蓝海华腾、大洋电机(子公司上海电驱动)、万向钱潮(子公司天津松正)、汇川技术、正海磁材(子公司上海大郡)、宁波韵升、江特电机、合康新能(子公司合康动力)、方正电机(子公司德沃仕)和纳川股份(子公司福建万润),9家新三板公司分别是瑞阳科技、大地和、众联能创、微特电机、得普达、德威新能、易控电子、恒玖时利和瑞伯德。

2017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车电机电控板块整体收入/净利润大幅下滑。以20家新能源汽车电机电控公司为样本,2017年上半年,A股电机电控板块共11家样本公司总体实现收入13.21亿元,同比减少33.38%;三板电机电控板块共9家样本公司总体实现收入4.38亿元,同比减少22.41%,已披露数据的3家样本公司净利润合计-3251万元,同比减少153.17%。其中,净利润跌幅居前的有众联能创(835036.OC,净利润-1551万元,-592.62%)、上海电驱动(大洋电机子公司,净利润-845万元,-525.06%)、上海大郡(正海磁材子公司,净利润-3354万元,-277.21%)、大地和(831385.OC,净利润-1931万元,-134.52%)、合康动力(合康新能子公司,净利润-1542万元,-129.73%)。整体来看,2017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车电机电控板块的收入和净利润大幅下滑。

新能源电机电控板块企业业绩普遍下滑。电机电控板块样本公司中,2017年上半年营业收入前十位的公司为信质电机(002664.SZ,收入2.66亿元,+51.21%)、蓝海华腾(300484.SZ,收入2.33亿元,+14.39%)、瑞阳科技(834825.OC,收入2.24亿元,+89.13%)上海电驱动(大洋电机子公司,收入2.09亿元,+2.07%)、天津松正(万向钱潮子公司,收入1.84亿元,-50.39%)等,前十位中收入增幅最大的为瑞阳科技(834825.OC,收入2.24亿元,+89.13%)。8家数据披露完整的样本公司中,除得普达(833119.OC,净利润231万元,+12.34%)外,净利润均下降,其中净利润减幅最大的是众联能创(835036.OC,净利润-1551万元,-592.62%)。2017年上半年新能源电机电控板块企业业绩普遍下滑。

2.10 充电桩板块:2017H1整体收入稳步增长

我们筛选出9家A股公司、1家港股公司和7家三板公司总计17家充电桩板块样本公司进行分析,其中9家A股公司分别是特锐德、许继电气、泰坦能源技术、和顺电气、奥特迅、科士达、国电南瑞、科陆电子、中恒电气和通合科技;1家港股公司为;7家三板公司为国充充电、追日电气、先控电气、富电绿能、恒瑞能源、和信瑞通、安和威。

2017H1充电桩板块整体表现分化明显,特锐德业绩表现突出。以17家充电桩板块的公司为样本,2017H1,A股和港股共10家公司充电桩业务整体收入7.06亿元,同比增长14.93%;新三板7家公司充电桩业务整体收入1.10亿元,同比下降19.94%;17家样本公司合计充电桩业务收入16.88亿元,同比增长52.1%。总体来看,2017H1充电桩板块公司业绩表现分化明显,特锐德收入规模及增速表现最佳,实现收入3.56亿元,同比增长73.93%。

分化趋势显现,头部公司业绩亮丽。充电桩板块中,2017H1相关业务收入排前十位的公司包括特锐德(300001.SZ,3.56亿元,+73.93%)、许继电气(000400.SZ,1.56亿元,-38.94%)、泰坦能源技术(2188.HK,1.02亿元,+12.73%)、和顺电气(300141.SZ,5503万元,+92.08%)、国充充电(837195.OC,5272万元,+2.57%)、奥特迅(002227.SZ,2814万元,-5.03%)、追日电气(833832.OC,2219万元,-34.55%)等。前十位中,收入增幅最大的为和顺电气(300141.SZ,

2.11 整车板块:整体收入稳步增长

我们筛选出13家整车相关公司,其中A股9家公司为上汽集团、比亚迪、江淮汽车、宇通客车、金龙汽车、东风汽车、力帆股份、中通客车和众泰汽车;2家港股公司为东风集团股份和北京汽车;新三板2家公司为速达科技和长城华冠。

整车板块整体收入稳定增长。以13家整车公司为样本,2017H1,主板共11家样本公司总体实现收入6224.47亿元,同比增长10.19%,净利润合计380.34亿元,同比下降2.33%;三板整车共2家样本公司为速达科技和长城华冠,总体实现收入1.01亿元,同比增长119.87%,净利润合计-0.71亿元,同比下降127.30%。披露相关数据的样本公司中,A股比亚迪(002594.SZ)新能源汽车业务整体收入157.69亿元,同比增长约1.97%,占集团总收入的比例增至35.01%。A股众泰汽车(000980.SZ)总体营收和净利润分别增长230.67%和626.45%,纯电动汽车产销分别增长71.14%和65.38%。总体来看,受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调整的影响,产销量增幅大幅回落,我们预计下半年新能源汽车市场将持续恢复。

三、风险因素

(1)新能源汽车相关政策变化导致行业波动加剧的风险;

(2)动力电池等领域产能过剩的风险;

(3)技术进步,带来“创造性毁灭”的风险。

节选自CITICS新三板研究

原标题:新能源汽车产业链2017年中报总结 ― 充电桩板块整体收入稳步增长

声明:本文内容来源自网络,文字、图片等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橙电平台转载素材出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与学习,切勿作为商业目的使用。 如果侵害了您的合法权益,请您及时与我们联系(2430586914@qq.com),我们会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我们尊重版权,也致力于保护版权,橙电平台感谢您的分享!

TOPS
  • 日排行 /
  • 周排行 /
  • 原创